為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興趣和潛能,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,以賽促學,以賽促教,以賽促創,經研究,決定開展2025年(第18屆)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校内選拔,現将有關參賽事項通知如下。
一、參賽對象
我校全日制在校大學生。
二、作品類别與主題
(一)作品類别
1.軟件應用與開發:(1)Web應用與開發,(2)管理信息系統,(3)移動應用開發(非遊戲類),(4)算法設計與應用,(5)軟件應用與開發專項賽。
2.微課與AI輔助教學:(1)人工智能通識課、計算機基礎與應用類課程的微課、教學課件、虛拟仿真實驗、教學案例,(2)中、小學數學或自然科學課程的微課、教學課件、虛拟仿真實驗、教學案例,(3)漢語言文學(限于唐詩宋詞)微課、教學課件、虛拟仿真實驗、教學案例,(4)微課與 AI 輔助教學專項賽。
3.物聯網應用:(1)城市管理,(2)醫藥衛生,(3)運動健身,(4)數字生活,(5)行業應用,(6)物聯網專項。
4.大數據應用:(1)大數據實踐賽,(2)大數據主題賽。
5.人工智能應用:(1)人工智能實踐賽,(2)人工智能挑戰賽。
6.信息可視化設計:(1)信息圖形設計,(2)動态信息影像(MG動畫),(3)交互信息設計,(4)數據可視化。
7.數媒靜态設計:(1)平面設計普通組,(2)環境設計普通組,(3)産品設計普通組,(4)平面設計專業組,(5)環境設計專業組,(6)産品設計專業組。
8.數媒動漫與短片:(1)微電影普通組,(2)數字短片普通組,(3)紀錄片普通組,(4)動畫普通組,(5)新媒體漫畫普通組,(6)微電影專業組,(7)數字短片專業組,(8)紀錄片專業組,(9)動畫專業組,(10)新媒體漫畫專業組。
9.數媒遊戲與交互設計:(1)遊戲設計普通組,(2)交互媒體設計普通組,(3)虛拟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普通組,(4)遊戲設計專業組,(5)交互媒體設計專業組,(6)虛拟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專業組。
10.計算機音樂創作:(1)原創音樂類普通組,(2)原創歌曲類普通組,(3)視頻音樂類普通組,(4)交互音樂與聲音裝置類普通組,(5)音樂混音類普通組,(6)原創音樂類專業組,(7)原創歌曲類專業組,(8)視頻音樂類專業組,(9)交互音樂與聲音裝置類專業組,(10)音樂混音類專業組。
11.國際生“漢學”:(1)軟件應用與開發,(2)微課與AI輔助教學,(3)物聯網應用,(4)大數據應用,(5)人工智能應用,(6)信息可視化設計,(7)數字媒體類,(8)計算機音樂創作。
(二)作品主題
1. 數媒類(7、8、9三類)與計算機音樂創作類作品的主題:中國古代物理—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之五
内容僅限于我國曆史上(1911 年以前)物理相關成就,包括:
(1)中國古代物理成就——弘揚中華優秀自然科學成就。
(2)中國古代物理領域傑出科學家——弘揚中華優秀科學家精神。
(3)中國古代傑出的物理著作——弘揚中華優秀物理科學專著。
(4)中國古代物理文化——弘揚中華優秀自然科學文明和優秀文化傳承。
2. 國際生參賽作品的主題:漢學
内容限于中國古代文化(1911 年以前)相關成就,包括:
(1)中國古代文化概述—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就。
(2)中國古代文化傑出著作——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典籍。
(3)中國古代文化傑出學者—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科技文化和精神文化。
(4)中國古代文化典故與文化習俗——弘揚傳承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和民俗文化。
3. 信息可視化設計類作品的主題:中華自然科學及其它優秀文化瑰寶
内容僅限于我國曆史上(1911 年以前)相關成就,包括:
(1)中國古代自然科學成就——弘揚中華優秀自然科學成就。
(2)中國古代自然科學領域傑出科學家——弘揚中華優秀科學家精神。
(3)中國古代自然科學著作——弘揚中華優秀自然科學專著。
(4)中國古代優秀文化——弘揚中華優秀自然科學文明和優秀文化傳承。
三、作品要求
1. 每件參賽作品,必須是參賽作者在本屆大賽期間(2024.7.1~2025.6.30)完成的原創作品;與 2024.7.1 之前校外展出或獲獎的作品雷同的作者的前期作品,不得重複參賽。
2. 每件作品的參賽者由同一所院校的 2~5 名學生組成,每位作者在每個大類中隻能提交 1 件作品,無論作者排名如何;參賽作品不得在本大賽的 11 個大類間一稿多投。
3. 參賽作品的版權必須屬于參賽作者,不得侵權;凡已經轉讓知識産權或不具有獨立知識産權的作品,均不得參賽。
4. 參賽作品的數據應來源合規、信息處理恰當,不得引用涉密數據,不得侵犯個人隐私等。
5. 參賽作品中地圖的使用需遵循我國法律法規,尊重國家主權、安全和領土完整。《地圖管理條例》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:“向社會公開的地圖,應當報送有審核權的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審核。但是,景區圖、街區圖、地鐵線路圖等内容簡單的地圖除外。”
參賽作者在作品提交的所有材料中,凡是包含涉及國界、邊界、曆史疆界、行政區域界線或者範圍的地圖,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頒布的《公開地圖内容表示規範》要求,并在地圖出現之處明确注明審圖号和地圖來源(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網站、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(https://www.tianditu.gov.cn/)、标準地圖服務(http://bzdt.ch.mnr.gov.cn/)網站),嚴禁使用未經過審核、私自篡改、來源不明的地圖(景區圖、街區圖、地鐵線路圖等内容簡單的地圖除外)。
6.無論何時,參賽作品一經發現含有違法違規内容,即刻取消參賽資格及所獲獎項(如有),參賽師生自負一切法律責任。
7.特别說明:參照國賽規定,校賽中每位參賽學生參與創作的作品每大類不得超過1件,無論作者排名如何。校賽将根據省賽進行調整,不便之處,請參賽師生諒解。請參賽師生務必認真閱讀《附件:2025年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通知》,更多詳細信息可自行登錄國賽官網:http://jsjds.blcu.edu.cn/。
四、競賽安排
學生和指導老師注冊報名地址:https://2025.jsjds.com.cn/。作品征集結束後,将組織評審組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審,優秀作品按照專家意見完善修改後,方可代表學校進入省賽。
(一)參賽報名:3月25日之前加入校賽微信群:2025計算機設計大賽校内選拔賽,填寫在線報名文檔。
(二)作品提交:4月25日之前,由各指導老師彙總作品,提交至120540070@qq.com,作品打包壓縮為rar或zip格式(程序源碼、可執行文件務必打包壓縮,嚴禁7z壓縮格式)。因為初賽采取網評,提交的作品材料一定要能夠容易讓評委清晰理解作品内容,一定要提交演示視頻(清晰且有字幕)、程序源碼及可執行文件、網站鍊接、文檔說明、圖片、PPT等;作品本身是視頻或者音頻,可直接提交作品和文檔說明。作品壓縮包命名格式為“大類編号-小類編号-團隊名稱”。
校賽聯系人:馬老師,13707566784。
關于舉辦2025 年(第 18 屆)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通 知.pdf

編輯|青年媒體中心
初審|馬清 吳淑親
複審|唐圖
終審|符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