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團委社會聯絡工作牽頭部門,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團委社會聯絡部:
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服務國家碳達峰、碳中和重大戰略需求,拟開展全國青少年零碳科技項目(創意)征集活動。具體事項通知如下。
一、活動主題
美麗中國·青春行動
二、活動組織
指導單位:共青團中央社會聯絡部
主辦單位:共青團内蒙古自治區委員會、呼和浩特市政府
支持單位: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、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能源經濟與管理研究分會
三、參加對象
學校、科研機構、青年社會組織和相關創業團隊等組織中的團隊或個人。以個人名義參加的年齡須為35周歲(含)以下;以團隊名義參加的主要負責人年齡須為45周歲(含)以下、且35周歲(含)以下青少年占主體的2/3,或者團隊的主要服務對象為青少年。
四、主要内容
全國青少年零碳科技項目(創意)征集分為項目、學術論著、創意作品三類。項目突出展示性,主要面向在校大學生、企業創新團隊。學術論蓍突出專業性,主要面向高校青年科研人才。創意作品突出群衆性,主要面向社會大衆,覆蓋中小學生。
1.項目。項目征集按照綠色生産、低碳生活、零碳教育、區域環境治理改善等四個重點領域,圍繞“基于問題的解決方案”、“立足未來的理念創意”、“動員群衆參與的科技工具”三大主題,面向全國征集、遴選一批符合市場需求、具有較強落地推廣前景的零碳科技項目。(詳見項目征集實施說明)
2.學術論著。組織零碳科技創新領域優秀青年專家、學者、研究人員及相關專業在校學生,圍繞“推動科技應用”、“探索成果轉化”等主題,開展學術研究,并按要求提交論文、著作、專利等學術論著。(詳見學術論著征集實施說明)
3.創意作品。組織廣大青少年圍繞“宣傳零碳生活理念”、“推廣零碳科技創新知識”、“引領低碳生活風尚”等主題進行創作。作品形式分為平面視覺類(海報、繪畫、漫畫、原創攝影作品等),産品設計類(舊物改造、手工制作、模型設計、概念設計等),影視動畫類(微電影、紀實短片、公益廣告、視頻剪輯、卡通動漫等)。(詳見創意作品征集實施說明)
五、流程安排
1.報名(7月16日—8月6日)。參賽個人(團隊)登錄“志願中國”網站(www.zyz.org.cn)提交報名信息(附件1—3)。8月6日24時,申報系統自動關閉。
2.省級評審(8月7日—8月15日)省級評審由各省級團委組織實施。評審完成後,各省按成績推薦優秀作品至全國組委會。其中推薦項目不超過15個,應兼顧四個領域和三種類型;學術論著不超過3篇,應緊扣主題,具有較好轉化前景;創意作品不低于15件,兼顧作品形式和年齡組别。
3.全國評審(8月16日—8月30日)。項目評審分為線上初審、線下複審兩輪。初審産生100個入圍項目,前60名入圍項目經線下複審,評選出零碳科技領航項目(15個)、零碳科技先鋒項目(20個)、零碳科技優選項目(25個)。學術論著評審在線上進行。評審産生60個入圍學術論著,并從中評選出十佳萃選學術論著。創意作品評審在線上進行。評審産生100個入圍作品,并分少兒組、青年組評出平面視覺類、産品設計類、影視動畫類十佳作品,共60件。
4.獲獎公示(8月31日—9月2日)。獲獎作品将在“志願中國”網站及“全國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中心”微信公衆号公示。
5.能力提升(9月3日—9月24日)。團中央将為入圍的青少年零碳科技項目匹配專業導師,開展跟蹤輔導,幫助提升實踐創新能力。
6.集中展示交流(9月25日—9月26日)。邀請部分優秀作品參加線下展示交流會,搭建線下展示交流平台,提供落地資源支持;邀請優秀學術論著作者參加“助力‘碳達峰·碳中和’中國青年在行動”論壇。
六、成果及運用
1.舉辦全國青少年零碳科技大展。開展項目展示推介活動,建立資源對接及合作洽談平台,為項目提供落地資源支持;邀請兩院院士和國内知名專家學者出席“助力‘碳達峰·碳中和’中國青年在行動”論壇。
2.建立全國青少年零碳科技創新項目庫、人才庫。将遴選産生的優秀項目納入項目庫,作為“母親河獎”綠色項目獎遴選對象。将部分優秀論著作者納入人才庫,邀請擔任“零碳科普宣傳員”,深度參與本地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及國際交流展示活動。
3.設立青年零碳科技創新專項基金、創新基地、示範園區。依托團屬基金會成立專項基金,持續化、常态化支持優秀成果轉化,遴選設立青年零碳科技創新基地、示範園區,為青少年運用科技手段參與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支持。
4.編發《“美麗中國·青春行動”中國青年零碳參與綠皮書》。立足青年低碳參與現狀,将部分優秀論文、主旨演講等納入綠皮書編寫素材,視情況編發論文集。
七、有關要求
1.精心組織,廣泛發動。各省應按要求,精心部署開展所在地區的報名組織工作,吸引更多符合條件的團隊或個人參與零碳科技創新征集活動,将征集發動的過程作為開展青少年零碳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手段。
2.積極配合,擇優推薦。堅持公平公開原則遴選推薦優秀作品,8月15日前完成省級評審,按要求在系統内提交推薦名單(登錄及評審事項另行通知)。
3.加強宣傳,擴大影響。各省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,加大宣傳力度,擴大活動影響力,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青少年參與零碳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。